本文由碧螺春、洞庭(山)碧螺春、苏州碧螺春、东山碧螺春、http://www.bilochun.com 编辑,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每年的四、五月份都是新茶上市的季节。前不久,江苏省苏州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在对苏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送来的几十批碧螺春茶叶进行检查时,发现了一种十分反常的现象,这些批次的茶叶中铅、铬等重金属含量都远远超过了国家标准的规定,其中一个批次的茶叶铅含量严重超标高达60倍。江苏省苏州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副所长 李培:我们正常的检测一般就算茶叶重金属超标也只是一到二倍,而这次有一批茶叶超过国家标准60倍。
根据苏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掌握的线索,这些重金属超标的茶叶都是苏州市茶叶市场74号经销店销售的。稽查人员立刻对这家经销店进行了查处,当场查获问题碧螺春700多公斤。
江苏省苏州质量技术监督局稽查支队支队长 沈平:这是一起很严重的质量案件,这些茶叶是从哪里来的?怎么加工出来的?我们认为只能从经销店老板柳荣华身上寻找突破口。
在苏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稽查支队,记者见到了正在接受调查的柳荣华。
柳荣华,江苏省苏州市茶叶市场74号店经销商。
柳荣华告诉记者,他本人很喜欢喝茶,也算得上精通茶道。但是对这批数百公斤茶叶重金属超标的原因,柳荣华称自己并不知情。
苏州市茶叶市场74号经销店经理 柳荣华:这个我不清楚了,不知道他们放了什么东西。
记者:你也不知道往里面放什么东西了?
苏州市茶叶市场74号经销店经理 柳荣华:对。
记者:这批茶叶从哪里进来的?
苏州市茶叶市场74号经销店经理 柳荣华:贵州、浙江。
在苏州市茶叶市场,74号经销店和其他店面相比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这些茶叶使用普通的纸箱和编织袋包装,大多数以散装的形式批发销售。从包装和销售环节看,不可能造成茶叶重金属超标。那么,最有可能导致茶叶重金属超标的就只有生产加工环节了。
江苏省苏州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副所长 李培:我们怀疑里面加了别的东西。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批碧螺春茶叶重金属超标如此严重?作为经销商的柳荣华是真的不知情,还是有意隐瞒真相?记者决定前往这批茶叶的生产地浙江和贵州进行调查。
根据柳荣华提供的线索,他所经销的茶叶分别来自浙江和贵州两地,其中浙江的加工点是柳荣华老家的人在管理,于是记者决定先到他的老家――浙江省丽水市云和县朱村乡进行调查。
这方圆几十公里全是山区,群山叠嶂,道路崎岖,加工点就隐藏在茫茫的大山之中。
在这位副乡长的带领下,我们终于在一座山上找到了这个加工点,不料加工点却是大门紧锁。
旁边的一个房间是加工车间,里面只有三口大锅,工人已不知去向。
记者:这就是加工点?你看这茶叶还绿着呢,肯定是最近还在做吧。这墙上的“正”字应该是加工多少锅。
通过墙上的“正”字可以判断出这个加工点一共炒制了30多锅茶叶,按每锅出半斤干茶计算,一共才加工了十多斤茶叶。这个产量很难让人和700多公斤重金属超标的茶叶联系起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难道柳荣华在当地还有其他的加工点?
据乡里的负责人介绍,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前几天也来检查过。于是,记者决定到丽水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了解情况。
负责案件查处的稽查处处长张新海告诉记者,这个加工点就是柳荣华的,由他女儿柳红艳具体负责生产,几天前他们对这个加工点进行检查时就已经是人去楼空了。
丽水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稽查处处长 张新海:据目前的调查了解,柳红艳(柳荣华之女)这个人不知去向。
在苏州,柳荣华称自己并不知道茶叶是怎么加工的,但是记者来到浙江却发现负责加工的正是他的女儿柳红艳,而他的女儿又在我们视线中消失了,刚刚发现的新线索又中断了。
就在调查几乎陷入谜局的时候,另一个人的出现又让案件的追查有了一线希望。
稽查人员告诉记者,几乎就在查处柳荣华加工点的同时,他们还查处了当地一个名叫江金星的经销商,他经销的茶叶同样也存在铅、铬等重金属超标的问题。
江金星,浙江丽水市茶叶经销商。
茶叶经销商 江金星:当地执法部门拿去化验,说什么东西超标了,里面加了什么东西了。
记者:你清楚吗?
茶叶经销商 江金星:我不清楚。我只是在城里收购(茶叶),是他们(当地茶场)加工好了卖给我的。
记者注意到,江金星被查获的这批茶叶和柳荣华销售的茶叶存在惊人的相似之处:同样是碧螺春茶,同样存在铅、铬等重金属超标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同样来自贵州的一些山区。
这仅仅是一种巧合呢?还是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要想揭开茶叶重金属超标的真相,就必须去贵州。
记者和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稽查人员根据掌握的线索,在平坝县马场镇新龙村的一个农房内找到了这个为柳荣华提供茶叶的加工点。
工人正在炒制茶叶,对于稽查人员的到来显得措手不及。
稽查人员开始在加工点仔细搜寻。最后,稽查人员在一口锅里找到了一袋绿色的粉末。这种粉末的包装上面没有任何标志。这种粉末究竟是什么?会不会和茶叶重金属超标有关系呢?
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稽查局局长 黑明:这里面你们知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工人:不知道,老板没有说。
负责茶叶加工的技术人员也表示,不清楚这种绿色的粉末是什么,只有老板知道。
稽查人员:什么色素?
技术人员:我也不清楚,老板交待(加工茶叶用)的。
这种绿色的粉末到底是什么呢?稽查人员只得把这种粉末送到贵州师范大学分析测试中心,通过检测来判定这种粉末的真实身份。
贵州师范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副主任 雷平:我们把轧好的这个片放到这个红外吸收光谱仪里面去,给它定个性,看它到底是有机类还是无机类的。
雷平告诉记者,初步的结果鉴别出它是一种无机物。接下来就能够有的放矢,使用X射线进一步测试它的具体成分。
记者:一般需要多长时间?
贵州师范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副主任 雷平:这要等五分钟左右。
五分钟后……
记者:这个结果出来了吗?
贵州师范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副主任 雷平:出来了,这里面有两个元素,一个是铅,一个是铬,这两个元素含量很高。
记者:现在是不是能判定这是什么颜料?
贵州师范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副主任 雷平:光根据这个谱还是不够的,要根据几台设备综合起来才能判定。
最后,经过复杂的原子吸收光谱定量测试后,检测人员终于找到了答案。这种绿色的粉末是一种名叫“铅铬绿”的工业颜料。
贵州师范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副主任 雷平:根据我们前面三项检测,我们又查阅了相关资料,可以判定这是一种铅铬绿类的颜料,通俗地说这是一种化工产品,是不能用于食品加工的工业颜料,它的铅含量非常高,高达20%以上。
(铅铬绿小图加字板)铅铬绿:一种工业颜料,主要用于油漆、涂料、塑料、纸张生产,具有很强的着色能力,不易褪色。但是,铅铬绿中的铅、铬等重金属元素具有毒性,摄入人体将造成危害,因此不能食用。
据检测人员分析,使用这种颜料加工茶叶,目的是为了增加茶叶的绿度,使茶叶鲜亮翠绿更加好看。但是这种工业颜料中铅、铬含量很高,使用这样的颜料染茶肯定会导致茶叶铅、铬等重金属超标。
答案终于找到了。但是,这种含有铅、铬等有毒元素的铅铬绿颜料是从哪里来的呢?稽查人员决定对这个加工点的老板进行立案调查,然而,意外的情况又发生了。
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稽查局局长 黑明:我们感到案情重大,对这个案件进行立案调查,当通知当事人这个老板时,这时候他已经跑掉了。
通过对加工点老板身份的调查,稽查人员发现,这个跑掉的加工点老板名叫柳林,正是苏州经销商柳荣华的儿子,负责在贵州方面加工茶叶。
原来,苏州经销商柳荣华被查获的700多公斤茶叶,一部分是由女儿柳红艳在浙江丽水加工的,另一部分则是儿子柳林从浙江跑到贵州省坪坝县,租用当地民房,购买茶叶原料,使用铅铬绿染色仿制碧螺春。柳林所加工的茶叶全部通过邮局发往苏州,再由柳荣华亲自销售。
这种制售一条龙的茶叶造假现象在贵州省其他地方是否也存在呢?针对这个情况,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立即部署了全省范围内的紧急排查行动。通过排查,又有一条重要的线索浮出水面。
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稽查局局长 黑明:通过排查,在我们贵州岑巩县也发现了一个外地商人用同样的方法加工茶叶。
记者:这个人叫什么?
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稽查局局长 黑明:这个人叫江金星。
那么,这个江金星和浙江丽水查处的茶叶经销商江金星是不是同一个人呢?
贵州省岑巩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 田维先:是一个人。
记者:为什么这么讲?
贵州省岑巩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 田维先:因为他在我们这里生产加工茶叶出了严重的质量问题,我们在查处过程中,他逃跑了。
随后,在岑巩县白岩坪江金星曾经加工茶叶的林场茶场,记者找到了茶场的负责人杨胜和。
记者:炒锅主要是用来炒茶?
贵州省岑巩县白岩坪林场茶场场长 杨胜和:这是江金星他来炒茶用的,他带技术员在这里加工。
杨胜和拿出一份合同,向记者证明他只负责提供采摘的鲜叶,而加工炒制茶叶都是由江金星一手负责的。
记者:你和江金星之间是怎么合作的?
贵州省岑巩县白岩坪林场茶场场长 杨胜和:我们给他提供鲜叶,他租我们的场地,他带技术人员来的,我们是订了合同书的。
在这份名茶制作销售合同中明确写到,甲方(林场茶场)按乙方(江金星)要求提供制作人员,并服从乙方技术人员的技术指导。
岑巩县质量技术监督局通过调查后发现,江金星分别同当地的林场、天星、客楼、农场四家茶场签订了这种茶叶制售合同。随后,在进一步的调查中,稽查人员在天仙茶场又发现,浙江老板刘荣炎同样在采用这种方式加工所谓的碧螺春茶叶。
在天仙茶场,曾经参与炒茶的工人杨胜香,向我们描述了当时加工茶叶的情景。
记者:炒的茶叫什么茶?
炒茶工人 杨胜香:碧螺春。
记者:揉茶的时候加一种绿色的东西(铅铬绿),谁来加?
炒茶工人 杨胜香:那是刘老板(刘荣炎)加的。
记者:他当时怎么加的?
炒茶工人 杨胜香:他自己拿一个瓶子,倒一勺,吹到(锅)里面的。
历时半个多月的调查,事情终于水落石出:在苏州市场和浙江丽水发现的近1000公斤重金属严重超标的碧螺春茶叶,正是由浙江商人柳林、江金星、刘荣炎等前往贵州,收购贵州的茶叶原料,并利用当地茶场工人,由造假者带来的技术员添加铅铬绿工业颜料仿制碧螺春。这些加工成本每斤约75元的所谓碧螺春,通过邮局发往江苏省苏州市和浙江省丽水市等地,以每斤200元左右的价格进行销售。
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有关负责人认为,这属于典型的制售一条龙的流动造假案,目前,他们已经把案件移交公安机关,追究当事人柳林、江金星、刘荣炎的刑事责任。
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 刘光树:我们通过排查发现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这些制假人员,带着他们的技术人员,带着他们的原料,利用我们贵州好的茶叶,租用当地厂房进行制假。这个案子我们现在已经移交公安机关了,要对这个案子进行严查,主要是防止他们再利用他们的“技术”和原料到其他地方造假,坑害我们广大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