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东山人探索炒茶新招 自创碧螺春“一掌茶”

东山人探索炒茶新招 自创碧螺春“一掌茶”

发表于:2009-04-17 发布人:洞庭山碧螺春网 来源:姑苏晚报 阅读次数:

本文由碧螺春洞庭(山)碧螺春苏州碧螺春东山碧螺春http://www.bilochun.com 编辑,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据唐代《膳夫经手录》记载:“掉落太湖石上,因太阳晒之,石头发热,叶落石上如入锅中而煮之,神农尝之,神茶也,唐故相传为石板茶。”东山茶农效仿石板炒茶制作程序自创了碧螺春 “一掌茶”。记者获悉,清明一过,地产碧螺春的价格便一落千丈。而传统碧螺“炒青”成本大却卖不出好价,被茶农视为 “鸡肋”。石板炒茶的尝试则为 “明后”碧螺春市场的空白探索出了一条新出路。

[考证] 

老祖宗的土方

石板也能炒茶?这并非异想天开。16岁就炒茶的东山人严介龙告诉记者,他查阅过许多资料。据现有考古证实,2400多年前中国就有茶叶存在。而很早以前,中国就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传说。 据唐代《膳夫经手录》记载:“掉落太湖石上,因太阳晒之,石头发热,叶落石上如入锅中而煮之,神农尝之,神茶也,唐故相传为石板。”根据多年炒茶经验,严介龙觉得这一方法可行。

严介龙告诉记者,现在全国各地处处碧螺春,虽然洞庭东山是碧螺春的原产地,但普通消费者很难识别,不利于原产地碧螺春的保护。开发具有原产地特质的碧螺春新品种,有别于一般的碧螺春,这是他思考多年的一个问题。而为了试验石板炒茶,严介龙跟炒茶师傅一起找来各种各样的石板进行尝试,查找资料并根据碧螺春的炒制经验进行改良。经过无数次试验,第一锅石板炒制的碧螺春于2008年4月6日正式出炉。

[现场]

石板上炒茶

在东山御峰茶厂的加工车间内,记者见到约30厘米长的一块石板被固定在一个特制的炉子上,通过加热使石板升温。采摘拣好的碧螺春经过杀青、初步揉搓、定型后,一个个约“硬币”大小的茶饼被放置到石板上进行煨干。负责炒制的汤师傅一边不停为茶饼“翻身”,一边告诉记者,“这种茶就是吃功夫,碧螺春炒一锅约45分钟,石板炒茶的时间要用到80分钟,烤得不好就会烤焦了,所以人一刻也不能离开,真正的功夫茶!”但汤师傅也说,就像用沙锅煨鸡比高压锅煮鸡来得好吃的道理一样,功夫越深茶叶当然也就越有味道。因为这种原始的炒茶方法,没有太多的揉搓过程,茶叶外形不会受到破坏,而茶本身的营养成分被保留下来,泡出来的茶没有涩味,反而更甘甜、肥厚,“比碧螺春更耐泡,至少能泡五开”。在透明玻璃杯内,自然舒展开的茶叶整齐有致,汤色干净碧绿。

[ 观点]

碧螺春需要延伸

石板炒制的碧螺春新鲜出炉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重视。东山镇分管农业的副书记贺世成告诉记者,碧螺春上市时间短,受天气等自然条件制约,茶农收益不稳定。延长碧螺春产业链是政府多年来一直探索的方向。天气一热碧螺春青叶疯长,超过一定程度就不能制作碧螺春了。但售价在150元/斤的“炒青”光人工成本就要60元左右,得不偿失,茶农大多选择放弃。作为当地名优产品的碧螺春茶树实际上可以利用的时间非常短。如果在碧螺春“明前茶”之后有新的品种来替代传统的“炒青”,将青叶进行再利用,将大大提升茶农的收益。

记者获悉,即便在原产地茶叶也分不同的等级,有的产在鱼塘边,有的产在果树下,还有的产在高山上,严介龙告诉记者,石板茶可以参考碧螺春分成不同的等级。如果市场认可,按最低300元/斤售价,东山茶农一年就能增收500万元。

[尝试]

取名“一掌茶”

记者获悉,严介龙已将石板茶的炒制工艺以及茶叶的外形、特点等申报国家专利。因为“石板茶”本身已被注册,严介龙根据茶叶外形粗犷、手掌压制成型等的特点将茶叶取名为“一掌茶”。与此同时,石板茶对原料的要求也比较高,为了选取适合制作石板茶的原料,目前已在东山范围内初步选定陆巷村白沙一带的碧螺春茶树作为特供原料:这里位置朝阳,阳光充足,上市时间较早。而茶树成片便于管理,特别是以有机肥为主,茶叶“营养”丰富。

来源:姑苏晚报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本信息仅供参考,使用时请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