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碧螺春、洞庭(山)碧螺春、苏州碧螺春、东山碧螺春、http://www.bilochun.com 编辑,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东洞庭山有一座碧螺峰,据说这里的碧螺春因奇香无比,被当地人称为“吓煞人香”。 游人从东山杨湾灵源寺后的山径小道上山,山坞深处就是碧螺峰。山坡上就能看见石刻王鏊题书“碧螺峰”、李根源题书“碧螺春晓”等古迹。这里果木葱茏,鸟语花香,长年栽种枇杷、杨梅、板栗、柑桔、桃子、梅子、石榴等果树,碧螺春茶就生长在果树底下,终年吸收着果香花粉的营养,孕育了名茶得天独厚的天然生长环境。
在东洞庭山,碧螺春茶的起源有一段神奇的传说。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当地有个叫朱元正的山民,被地主逼债躲进深山,靠吃野果维持生命,那年秋天,朱元正在山坡寻找野果充饥,突然天下大雨,他衣衫单薄,饥寒交迫,晕倒在荒野。朦胧中,忽听空中一声鹤鸣,他微睁双目,见一只洁白的仙鹤,朝他绕了三圈,张嘴掉下三颗青褐色的果子,然后循着来路飞回。朱元正拣起一瞧,是三颗似枇杷核大小的果子,便随手种在山崖石壁之间。
翌年春天,长出了三丛碧绿的茶苗,结出了“一旗一枪”的嫩芽,山村姑娘得知后冒着绵绵春雨都来采摘,为防嫩芽淋湿,姑娘们把它放进了怀里,等天放晴,她们把怀中的嫩芽拿出来一看,嫩芽受热变得卷曲如螺,闻之乳香无比,品之甘冽清醇,由此“吓煞人香”传遍四方。清梁同书有诗赞:“此茶自昔知者稀,精气不关火焙足,蛾眉十五采摘时,一抹酥胸蒸绿玉,纤衫不惜春雨干。满盏真成乳花馥,奇茗一啜惊欲死。”1699年4月清康熙南巡太湖洞庭东山时,见茶碧绿如春,卷曲如螺,长于碧螺峰下,特赐名“碧螺春”。
洞庭山人把清明前后采摘的茶,拣捡成一芽一叶(俗称一旗一枪),炒制时分扑青、捻揉、搓团、烤烘等传统工艺;由此制成的茶,条索纤细、卷曲成螺、银绿隐翠、白毫毕露。泡茶时用水除取自灵源、悟道、翠香及碧螺泉外,还家家积聚露水、雨水、雪水等,入瓮贮存。饮茶还讲究沏茶器皿,细瓷茶壶、茶盘、茶盅、茶盖碗等,一边泡茶,一边观赏洁白如玉的茶盅中,嫩绿的茶芽在泉水中翻滚,徐徐舒展,缓缓下沉,坠落盏底,雀舌般的茶芽宛若“天女散花”。东山风景区中著名的品茶去处有:古尚锦的望湖楼、紫金庵的听松堂、启园的四面厅、雨花胜境的逍遥楼、雕花楼的厚德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