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碧螺春打造开放式"大茶馆" 提升茶俗文化功能

碧螺春打造开放式"大茶馆" 提升茶俗文化功能

发表于:1970-01-01 发布人:洞庭山碧螺春网 来源:苏州日报 阅读次数:

本文由碧螺春洞庭(山)碧螺春苏州碧螺春东山碧螺春http://www.bilochun.com 编辑,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正值碧螺春茶大量上市,吴中区东山碧螺村茶农查恩春忙得不亦乐乎:山上的青叶还没来得及采,就有游客等着买干茶。“游客上门买茶叶,自己不再为销路犯愁,效益明显提高”,查恩春说。

在碧螺村,像查恩春这样的农户还有很多。自从碧螺春景区开建以来,一片普通的青叶不仅从最初级农产品“变身”旅游产品,还辐射出一个3.67平方公里的“大茶馆”,弥漫着浓浓的茶文化。

3.8公里山路让世外桃源走出“深闺”

碧螺景区位于东山岛最深的山坞――俞坞,东、北、西三面环山,绿化覆盖率超过70%。这里还是当地著名茶果产区――碧螺村,山腰遍布杨梅、板栗、枇杷等经济林木,山脚缀满了柑桔、桃树、银杏、茶树,犹如一处世外桃源。

4年前,这个美丽的山坞还“藏在深闺”。汽车开不进去。每当枇杷、杨梅等时令水果上市的时候,农民要走600米的山路采果,然后挑着担下山,再走大约2公里的小路才能看见公路。“通常一大早就要上山采果,而这些果实真正能送到市场上卖要到下午4点左右了”,汤卓献说,像杨梅等一些不易保存的水果,经常送到市场已经烂了一部分。

2006年7月,吴中区开建碧螺春景区。 2008年5月,一条长3.8公里的山路延伸到俞坞深处,山上的茶果树成了天然的景观。交通便利了,游客越来越多,原本要挑担出去叫卖的农民只需坐在家里,等着游客上门。“农民不再单纯卖茶果,而是卖风景、卖乐趣,农产品附加值大幅提高”,汤卓献说,游客们参与采摘后,一斤杨梅要多卖1到2元。

景区开放式经营游客无须购门票

“基础设施完成后,景区将进一步提升观光和服务功能”。汤卓献介绍,景区总面积为3.67平方公里,将以“碧螺春茶文化和原产地”为主题,全面整合提升碧螺村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和社会资源。汤卓献说,景区内现存始建于梁陈时期、至今有1400年历史的古紫金庵,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南宋民间雕塑家雷潮的罗汉彩塑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有始建于明嘉靖年,至今有近500年历史,保存完好的道观――葑山寺。“我们还将修复始建于梁代的眠佛寺,构筑‘一寺一庵一观’三点一线的旅游线路,进一步提升碧螺村的整体旅游品质。 ”

根据规划,景区分为眠佛寺区、碧螺春康熙御茶园区、碧螺春茶文化园区、碧螺村配套服务区和外围扩展区五大板块。在碧螺春康熙御茶园区,引入康熙御题茶名为“碧螺春”的历史典故,将碧螺村境内的金岩坞和杨家坞两处山谷地辟为“康熙御茶园”,配备银杏谷、杨梅谷、康熙御茶楼、碧螺亭、碧螺池。同时,建一条碧螺春文化长廊,沿途以碧螺春茶文化为主题,用茶园、村宅、休息廊、亭、雕塑小品、碑刻诗画、主题景观绿化等多种手段营造。

碧螺村配套服务区定位为“休闲娱乐、住宿、餐饮、购物”,在西坞村北侧与王家坟山交界处建一条长约200米的农家乐休闲街,用街坊、庭院、前店后坊等农家乐多种形式组合,营造乡土原住民民俗氛围和农家迎客的亲和感。同时,打造一条集农产品展示、交易,以及特色旅游纪念品和工艺品为一体的商业街。

汤卓献告诉记者,整个景区实行开放式经营,游客不需要购买门票。

茶俗文化为景区注入活力

在景区五大板块中,穿插着种种关于碧螺春的动人传说,以及文化内涵。在碧螺春茶文化园区,有一个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的江南茶文化博物馆。走进馆内,醇厚的茶文化扑面而来。一个螺旋形碑廊以碑记、浮雕、线刻等艺术形式,铭刻着历史名人颂赞碧螺春茶以及茶文化的书法字画;情景腊像馆内重现了关于“碧螺姑娘”、“康熙赐名”等为主题的故事;梦幻剧场以现代科技虚拟成像,动态演示关于碧螺春茶神话故事;在碧螺春茶俗表演厅,实景演示了拣剔去杂、杀青、揉捻、搓团、炒干、存储等茶俗全过程。

碧螺春茶博园将从茶文化角度提升游客对碧螺春茶的深层认知度,吸引更多游客参与体验。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本信息仅供参考,使用时请合适。